close

  星期五晚上和大家最後一次去探訪 Mareike 和 Annika 時(Mareike 星期天要離開台灣了,所以算是大家在台灣最後一次見面),發覺我的英文退步了。 

   那晚的分享和聊天,雖然我的英文,在溝通上是沒問題,但是口音就讓我很 orz 了。我發現我這半年來,慢慢地出現所謂的「華人口音」(母語為普通話/國語的人,講英文所講出的口音),雖然在台灣和大陸(不含香港)的社會環境中這種口音極為常見,也許我一直都有那麼一點,只是我沒有發現到(或是身邊的人被我唬到),但這是我第一次察覺自己這麼明顯。

  對我來說當然有點難過。一直以來我的英文溝通還算滿順口的,雖然不能講得像 ABC 或是美英人士那麼標準(其實就算在美國,也沒有所謂標準英文,各地腔調多著呢 :P),但以往在檢定或是考試(包括面試)、比賽中,我在口說的分數一直都是最高的,若不是老外,或是從小有雙語環境,很少人能區分得出我有那麼一點口音,甚至以為我是在國外長大的。

  發現自己英文退步已經不是第一次。升大三的暑假,參加培基營會,在美國待了一個月,除了逛街搭車、晚上和室友聊天以外,幾乎沒機會說國語,我的英文能力在那時達到了 maximum,怎知回台灣後一個月,才一個月我就發現我的英文,那種「順、直覺」的感覺消失了,口音也漸漸浮現。跟陳俊堯老師(老師在美國待超過八年)聊過以後,雖然知道是因為回來台灣,環境改變的緣故(老師說他回台灣後的英文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),但畢竟還是會對自己不滿意。

  而且還不只是華人口音,在我修德文的這一年時光以後,我發現自己在唸英文 r 的音的時候,有時候會不經意發成德文 r 的發音(有點彈舌),有時候某些字的重音也改變了,聽起來就是怪怪的,雖然對於德國人來說也許還聽得懂,有那個 sense,但是發現自己把英文講成這樣,還是覺得有點丟臉,不英不德的,何況我的德文根本還不到可以用來溝通的地步。

  雖然口音的問題,唯一的治本辦法是到美國或英國,待個超過半年,但是因為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夠強烈的動機,所以短期內可能不會實現。只是我怕我這樣下去,會變得跟紀雄爺一樣,講國語有英語腔、講英文有台語腔、講台語又有法文腔(老師在台灣大學畢業以後,到美國博士班加研究待了二十年,又到法國當訪問學者待了數年,才回台灣),那跟我溝通的人除非英文或台語很好,否則大概會很辛苦了。我可不希望後來變成這樣........@@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odfish 的頭像
    goodfish

    goodfish

    goo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