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重新開始一個新的領域的研究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找在這個主題之下,過去有哪些人寫過論文發表、作過哪些事情,而且還要從「頭」看起,掌握這個主題的歷史軌跡。最後才能得出一個良好的歸納,有了心理準備,知道以前人怎麼做的、怎麼想的、作出什麼東西,懂點科學史,才不至於不小心做到以前人已經做過的,也好參考標準的實驗手法可以怎麼建立。

  我從七月底找了快五天,找到一些過去的參考資料,多半是 1980 年代前後開始發表,漸漸年年增加。但粗略把 introduction 看過,有好幾篇都提到某篇 1912 年的論文說了哪些哪些事(我做的東西跟老鼠行為有關),那是第一篇研究老鼠鬍鬚功能的正式論文,被多篇後代論文引用多次,追本溯源,我上網去把它抓下來。

  1912 年出版的博士論文,民國剛成立,一次世界大戰都還沒爆發,離今 97 年,將近 100 年前的論文。100 年,簡直像是童話故事裡才會遇到的東西!在美國出版的論文,如今透過不分國際的網路,我居然可以在將近 100 年後,讀到當時的紀錄,並且輕鬆印出來(在以往還要申請館際合作或付大筆錢複印)。

  這是那時的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經過口試,頒授的博士論文,作者 Stella Burnham Vincent。不是有名的人物,但對我來說,是在我研究的領域做為開山老老老老老學姊的人物(100 年前,唸博士班的女生並不多),做完研究後沒沒無名,我甚至找不到她的照片和生卒年月日,也不知道是否後來有嫁人冠夫姓,只查到她後來有寫過一兩本教育和心理方面的書,之後的紀錄都是空白,大概是拿到博士以後就沒再做研究了。

 

  

  

 

 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浪漫。讀這篇論文,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老式的字體,以前沒有電腦,甚至還在點煤油燈,那個時代可是用鋼筆或鉛筆寫完論文初稿以後,交給指導教授審閱,核可之後,用打字機「喳喳喳」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,打錯就要重來一遍。現在文件用印表機輸出好像沒什麼,100 年前打字機絕不是便宜的東西,不論是自己來或是請人代打,都會花一筆錢。

  

 

  另外就是以前沒有電腦軟體可以作圖,那這篇論文裡的圖是怎麼來的?答案是,用鋼筆一筆一劃,一絲不苟的畫上去。還要畫得像印刷體一樣,從下面這張圖就可以看出來,阿拉伯數字寫得很 old-style。

 

 

  而整篇下來,我看到覺得最累的東西是,作者描繪了老鼠走迷宮的路線圖。現在這種事情可以架個攝影機在那邊拍,拍完以後把檔案輸出到電腦,用專門的行為分析軟體去擷取老鼠的行進軌跡,還可以用程式計算老鼠走了多遠、在什麼地方待了多久、平均速度多少,以及順便交出各種參數的統計。如今我們要學的是操作程式軟體(我暑假才新學會的),100 年前,作這種研究的人,沒有電腦,沒有攝影機,老鼠走一趟迷宮,他/她就必須用肉眼去追蹤老鼠,然後同步把老鼠的行經路跡記錄在紙上,什麼地方轉彎、什麼地方停下,都記載得一清二楚,這是我們這時代的人可以想像,但多半沒有勇氣去作的事。 

 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