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這篇 97 年前的博士論文在引用上還有一個毛病:灌水,而且灌得很大。

  現在我們寫論文,在引用前人的做法、研究成果,或者推論時,都是提綱挈領的提個一兩句交代,例如A發現某某腦區、某某基因可以調控某種生理功能,或是C與J的研究也同樣證實了這個生理現象。

  結果它不是,這個作者引用以前的研究,是這樣寫的:

  「如同某某人所述:『!#$&UTDDS!%$&*#*&$^#Qasvbnm&^%  』」就這樣把以前的研究一字不漏,整段照抄在論文內。有時候這樣整段的引用,通篇就是一整頁,或者快兩頁,扣除那麼多原汁原味、一字不漏抄過來的廢話,這篇論文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二的份量。

  但我看到最好笑的例子是,她讀到一篇德國人做的研究,說是鬍鬚這種,多半出現在臉頰、嘴唇還有眼部。因為原文是德文,結果作者就把整段德文翻譯成英文:

  If only a few hairs are found on the animal, Wiedersheim says, they are ususally confined to the lips, eyes and cheeks, in other words to the tactile hairs.  "Die Tast-oder Spühaare sitzen zumeist in der Lippen-, Augen-, und Wangen-genend, d.h andern Stellen des Körpers, wo am frühsten die Behaarung auftritt und von wo sie wahrscheinlich die verbreitung über den ganzen Körper genommen hat."

  就這樣整段下來,灌水灌得有夠離譜。

  不知道以前寫博士論文是怎麼樣寫,居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,還是芝加哥大學的,也許當時的風氣就是如此也說不定。

  但這篇論文最終還是有個地方讓我覺得很欣賞,就是照片。在那個科技並非發達的年代,仍然附上照片佐證她的研究,黑白照片,絕對是用當年那種古董盒式相機拍的,說不定底片還要自己洗,這種老 paper 終究是有無法替換的魅力存在。

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