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昨天下載了五份細胞生物學的 review ,只有一個下午時間不夠看完,把它們一起帶去球場,結果在球場只見到一個提早來的系羽大一學弟(通常是六點後才會有人)。
  說真的自己對細胞比較不拿手,是憑著之前重修分生的觀念印象,硬著頭皮看下去的。學弟看到我帶英文文獻上體育館,有點詫異,好奇跟我拿了一份來看。

  「哇塞這寫的是什麼啊?只有三頁仍然幾乎沒什麼看懂的字。」

  翻到圖的那一頁,原來是一張基因序列及表現比較的圖。相關的東西要等到他們大三「很紮實的」修過分生以後才能看得懂。

  「嘖嘖嘖,發現自己五份沒一份看得懂的。」

  我忽然也想到了以前大一大二對期刊及 paper 的無力感,我看得懂每一個字,但整句看起來就是不懂。直到大四很紮實的修過分生以後才稍微改善,抓得到所謂 sense (分生一直是博大精深)。大四以前,一次魚類生物學 presentation ,為了補充資料的完整性,需要看 paper 當作參考資料來源,我只能看比較解剖學(因為這科修得最順利、最熟),大四以後才能開始看生理學和一點神經科學的東西,以及動物行為。這某種能力的養成是到了大學的末期才展現出來。

  想起以前曾經聽志強哥說,大學裡,大一新生和大四老人雖然只差三歲,但外表和思考卻差很多,可以差到兩倍,也就是六歲之多,簡直像有代溝一樣。的確我大一大二時,聽學長姊在講什麼基因怎麼樣了、老鼠怎麼樣了,都聽不懂(怎麼兩年可以差這麼多),但現在自己到了學長姊的年紀,才真正明白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。換成自己年紀大了,在知識的養成上比學弟妹老一代,也不免會老毛病發作,對大一大二的小朋友大談特談實驗室會遇到的瑣事或 seminar 的重要(但對他們卻仍是遙遠難以捉摸)。有時候類似客觀的情況與差異真是無可救藥,但這種能力的養成卻又急不來,只能預料學弟妹兩年後,過了大三大四,也會無意中表現出類似的行為吧。一代與一代的 turn over ,有點古怪,卻又有其妙不可言之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