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才和系羽練完球,回到系館,看到普生實驗帶的大一小朋友正在做英文作業,對著電腦麥克風唸英文練發音。
原來台大的大一英文有個網站,是特別用來給修課學生練習發音用的。外籍老師錄好音以後,會在網站裡重複播放,學生跟著唸句子,系統再對學生的口說做分析比對,包含語調、音量、發音等,會及時給出分數,80 分為合格。好羨慕台大的大一英文居然有這種設計,不過即使大學不是念台大,我到現在還是很慶幸自己的大一英文老師很棒,並不把焦點放在學生會不會唸英文,也不是塞單字叫學生背,而是針對文章的修辭結構、還有時事文化觀點做分析,也教我們怎麼分析英文文章。很上乘的訓練。
學弟練了半天,分數出來總是不到 80 ,看到幾個同學在旁,不死心,請同學唸過,看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,身為普生實驗助教,我也對著學弟傳來的麥克風唸過好幾句,第一句唸出來就 82 分,被學弟說助教果然是助教,就是能過。
但是後面就出現好幾次只有 70 幾甚至 60 幾的分數,我是滿納悶,明明自己 seminar 還有跟老外溝通時沒有問題,為什麼系統給我這麼低分,後來發現這個系統很討厭,合格的評分標準是根據美式英文來評,我的英文不是美式英文,是看電影學的一點英國腔(曾被幾位宣教士和老師以為我在國外住過,但我事實上只有大三在美國待過一個月),結果就被系統打成六七十,連我徵求學弟同意,測試胡唸一通的印度腔英文給系統打分數,也一樣六七十。美式英文不是問題所在,但我討厭的是這個系統裡那種造作的美式英文語調,講話好像在說童話故事一樣(明明主題是 scientific seminar )。後來我們歸納出得高分的秘訣,就是要學系統裡裝腔作勢的美式英文腔調,才能拿到認可的高分。
雖然這個課程系統設計很棒,但包容力太窄了。